特级教师管建刚的“作文教学革命”指南
管建刚
著名语文特级教师,在儿童写作领域有独到建树,创下带班两年,学生发表习作200篇的记录,出版有《我的作文教学主张》《我的作文教学革命》和《我的作文教学故事》等专著。
我的“作文教学革命”,说起来很简单,就是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,配一本“评价周记”;“评价周记”又分两个部分,一是“每日简评”,二是“每周一稿”。每个双休日,写稿件向《评价周报》投稿是学生的唯一语文作业;周一,从学生稿件中选用部分作文,由学生输入电脑,制成《评价周报》,周五出版。这一写作系统的构建,目的是唤醒学生的发表意识、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,使学生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、与人对话。
一张报纸,让写作热情长盛不衰
我班的班级作文周报叫《评价周报》,八开纸,正反两面,每周一张,量适中,周期适中,成本也不高,利用“办公一体机”制作,每张周报不超过一毛钱。
《评价周报》定期出版,出版日期定于周末。这样安排,学生能利用休息时间看报纸,周六周日家长也相对空闲,会关注《评价周报》。每带一个班,第一期《评价周报》我会给每位家长送上一份,让家长知道班上有这么一张作文周报。从实践来看,家长和孩子争看《评价周报》的故事时有发生。家长看到孩子发表习作了,就会鼓励孩子再接再厉;看到自己的孩子没发表习作,就会要求他们这周要认真写,争取下周发表。有的家长还和孩子一起评审、找错别字等,作文教学真正实现了“家校”联合。
每周一,学生把稿件投到《评价周报》编辑部——语文老师那儿。起初,编辑部的编辑是语文老师一个人。随着操作的熟练和学生写作能力、鉴赏能力的提高,编辑部可以在学生中招募业余编辑,轮流让学生参与到选稿中去。
放学前,教师宣布本周《评价周报》录用的稿件,宣布名单的时候,往往是最安静的时候,也是激动者最激动、失望者最失望的时刻。不管怎样,当作文能在学生心目中掀起这样一种情感波澜的时候,作文教学就在悄悄改变。
学生拿到稿件后,当天就多了一项回家作业,即用红笔对自己的稿件进行修改,只有修改后,才能得到老师正式鉴发的盖有编辑部印章的《稿件录用通知单》。学生对发表习作充满了喜悦之情,因此多这一项修改作业心甘情愿。修改后,学生自行到微机房(或家中电脑上)进行文字输入,将输入的文字于周四中午前交给老师。老师将输入电脑的文字编辑和排版,打出一份样报,由一位专门负责的学生将样报裁剪开来,发到每位小作者的手中,请每位小作者进行最后一次的校对,力求把自己的最好水平展现在公众面前。
教师的编辑、排版以及印发的工作,会占用老师近半天的时间。随着年级的升高(我们一般是从四年级起搞“作文革命”的),学生使用电脑能力的提高,只要稍微留意,完全可以在班上培养一两个“电脑高手”,把这些事情交给“电脑高手”去做。到时候,教师只要审阅一下,交给“办公一体机”印刷就行了。
当然,像其他尝试创办班级报纸的老师一样,我们也会遇到学生对周报的新鲜感消失后,写作的动力就会削弱的问题。怎么办?我策划了三年的作文教学方略:
第一年:等级评奖
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,就发“刊用纪念卡”一张。“刊用纪念卡”用普通的名片纸制作,卡上印一段激励的话。获得3张“刊用纪念卡”,获“作文新苗”称号;再发5篇文章,获“作文小能手”称号;再发表7篇文章,获“班级小小作家”称号;之后,是“班级诺贝尔文学奖”,要获得这个奖,需在周报上出两三个“小作家专栏”,并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文章。获得“班级诺贝尔文学奖”的同学,有资格出版“个人专刊”。
第二年:积分活动
学生在《评价周报》上发表一篇作文,就获得一张相应的积分卡,如某学生发表的作文计491字,获得491分的积分。积分卡也用名片纸制作,印上下面的话:
祝贺您在第XX期作文周报上发表文章《XXXXX》,据统计,您的这篇文章获得XXX分的积分。期待着您再次写出精彩之作,祝您在下一次获得更多的积分!
学生积分卡上累积的分,是“素质报告单”上“作文”项成绩的决定性依据。当然,作文积分也有系列活动,系列规则,不然做起来也乱。囿于篇幅,此处不赘述。
实施“积分活动”后有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,以前教作文,要让学生写长,真是比用力挤快空了的牙膏壳还费劲。老师对学生说,这篇文章哪里写得不够具体,要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点。学生表面点着头,心里那个恨啊,恨老师没事找事,不给自己好日子过。现在呢,文章写得长,积分就多,谁不想写长些多得些积分?特别是得知作文被录用的学生,马上修改,把能够写得具体生动一点的地方,尽量写得具体一些,挡也挡不住。假如老师指出哪个地方写得不详细,需要怎样写,读起来才使人清楚、明白,学生态度之诚恳,修改之主动,都没得挑剔。
第三年:“稿费”活动
发给学生的“稿费”不是真“钱”,而是在一张名片纸上敲上“《评价周报》第期稿费XX元XX角”字样的章,以此模拟稿费单。
“稿费单”有什么用?——换课外书。书从哪儿来呢?起初,我从自己口袋里掏,渐渐地,学生每年可以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上百篇作文,学校对我有奖励,我就用这个钱买书。后来,我设想了三种经费来源:A学校提供。B家长资助。C收取实验费。
这样做,效果出奇地好,学生无论是写“每周一稿”的劲儿,还是对录用稿件修改的积极性,都超出想象。
但也有问题。作文优等生见老师发一些不怎么样的文章,会问:为什么发他的不发我的?为此,我推出了分版面设置“稿酬”活动:
A版是“精华版”,每千字 8元;B版是“升级版”,每千字7元;C、D版是“大众版”,每千字5元。 C、D版“酬金”低,录用的文章数却多。
学生写好稿件向编辑部投稿的时候,必须注明投什么版。录用A版的文章只在投A版的稿件中产生,录用B版的文章只在投B版的稿件中产生。这就形成了作文优等生同作文优等生竞争的良好局面,空出版面给其他同学发表作文。
在这三年的整体操作中,我也不断改进栏目,给周报换新“面孔”,使周报富有新气息,这既是一件创意无穷的事,也是一件关系着周报成效的事。
1.佳句精选
作文困难生的作文整体来看不如人意,里面却也常有一两句话写得不错。为此我推出新栏目——“佳句精选”,专门刊发学生的佳句,并设定相应的奖励标准。“佳句精选”到六年级时作用很大。那时,学生作文越写越长,周报受版面所限刊发文章的篇数明显减少,这会损伤学生的写作欲、发表欲。“佳句精选”能够让更多学生的名字出现在周报上,使他们得到鼓励。
2.故事争鸣
学生最喜欢看争鸣类文章,因为它就发生在身边,故事争鸣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学生很快会明白,拿起笔来在周报上说话,要说真心话,不能说假话,假话是要被别人戳穿的;要说正确的话,说经过思考的话,不正确的话,是要受到别人攻击的。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故事争鸣中还会明白,每一个拿起笔来的人,都将对自己的文字负责,拿起笔来说话,不能信口开河、胡言乱语,写作,是一件严肃的事。
3.心语港湾
即学生在上面写祝福的话,比如祝福同学、爸爸妈妈的生日,祝福某同学发表文章、获得奖励。也可以在“心语港湾”上说道歉的话,与朋友伙伴难免有疙瘩,与爸爸妈妈难免有摩擦,有些话当面不好说,那么,把这一切交给班级作文周报吧。
4.想象接力
这些年我们陆续开展了《鸡大婶奇遇记》《大话三国》《明天的故事》等“想象接力”活动,学生展开想象,一个接一个地写,有“想象接力”故事写了数万字。
当然,给周报换面孔也包含整个排版式样的换新,这主要涉及电脑技术,不展开。
结合作文周报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,老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更富新意的举措,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是有趣的,作文的各种活动是富有诱惑力的。当学生被围绕着作文展开的各种举措吸引的时候,那么作文就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,这种内在的需要所焕发的动力,对作文教学而言,比金子还要宝贵,比如我所做的以下这些尝试:
1.优先卡
全称“优先刊用卡”,学生在投稿的时候可以“同等质量优先刊用。“优先卡”的评选要尽可能地运用到与作文“无关”的事件上。如数学考试得了满分,歌唱得动听,运动会上获奖……这样奖,能激励学生全面发展。
2.才运卡
每期报纸教师都要选定5篇“佳作”,学生也从本期周报中选出5篇佳作,猜中3篇以上者,有资格进入“才运大抽奖”,这是“才”的含义。抽到谁,要看运气,这是“运”的意思。凭“才运卡”可在“心语港湾”栏目上发表文字,也可以用两张“才运卡”换一张“优先刊用卡”。
3.新星亮
一般每月推出一位作文“新星亮”。被选中的同学上了“新星亮”,一月里将连续发表3至4篇文章,“一炮打红”。就三年整体设计来说,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成为“新星亮”栏目的“新星”。“新星”多挑选中后等学生。中后等学生的成功,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大石块,波澜向着四周扩散。
4.出专刊
除了为班级小作家推出“个人专刊”,我们还有以下“专刊”:“假期专刊”“月末增刊”“新年专刊”“毕业专刊”等,也就是说,班级作文周报一年办到头,不停刊。这样,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在长假中停笔而丢掉写作感觉,保持写作的敏感性,另外,从保存学生的完整的童年世界来说,假期是学生最自由最富有活力的时候,这段日子不记下来,实在可惜。
5.装帧大赛
学生每天写“每日简评”,每周写“每周一稿”,一学期下来,少的写了五六个本子,多的写了十几乃至二十个本子。每学期末,我举办“‘我的书’装帧设计大赛”,评比“最美的书”“最厚的书”“最有创意的书”“最佳前言奖”和“最佳封面设计奖”。
当班级整体写作状态有所回落的时候,还可以进行“最受欢迎的作文”“没有错别字的作文”“最另类的作文”“构思最巧妙的作文”“引起轰动的作文”等习作评比。我们需要相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评价周记:生活真的就是素材
《评价周报》重在唤醒、保持学生的写作热情,“评价周记”则重在帮助学生强化“发现”的能力,此处主要介绍“评价周记”中的“每日简评”。
“每日简评”其实是个很不起眼的小招儿——让学生每天用几句话简要记一件事儿,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:
1.日期、天气和心情指数
所谓“心情指数”,即学生在记录这个事件时,心情的强弱程度。学生根据当时的心情,标上1至5个表示生气、高兴、烦恼、哭泣的人物简笔头像。这些简笔头像,教师可以在实验初教给学生,作文课上教画画,学生会很感兴趣。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感受、见解和情感,无论是感受、见解都会带上个人的主观情绪,标“心情指数”,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回顾、回味事件中的情绪度,情绪越强,越能写出好文章来。画心情指数,也为学生写“每日简评”加入了趣味。
2.题目
要给素材起题目,这对发展学生的拟题能力有好处。凡被红笔打上五角星的题目,若能配合黑板报开个“好标题集锦”栏目,每日上墙更换,相互比赛,相互学习、借鉴,会更好。
3.记叙或描写所积累的素材
这里之所以用“记叙或描写”,是我在实践中发现素材可以有两类写法,一是简要记叙事件的全过程,相当于概括全文;二是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,有了这个细节,学生也能够把整个事情回忆起来。
关于“每日简评”的批阅,我采用“三星制”,即按照学生所积累材料的好坏,打上1至3颗数量不等的红五星。
我对材料的评价主要立足于一个“真”字,这个“真”,借鉴了周一贯先生的认识:
(1)反映真实的生活。不胡编乱造,胡言乱语,不需要什么大事,不需要什么好人好事,生活里有什么,“简评”里就记什么。如这位同学的简评:“傍晚,台风来了,我给弟弟讲鬼故事,没想到三岁的弟弟居然听得懂,吓得屁滚尿流,站都站不直了哦。我只好编了个结尾,鬼都被我打死了。”
(2)畅谈真实的认识。步人高年级,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复苏,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,教师要爱护这些认识,要让学生说出真实的认识,即使其不高尚,不完美。如一位同学写:“自己不想做眼保健操,也不想做操,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,还浪费很多时间,这一切怪谁呢?老师。”尽管这一认识不尽正确,然“真实”可贵,“真实”无价。
(3)抒发真实的情感。我手写我心,只有抒发真实的情感,才会获得写作的快慰感,如这则“简评”:“我恨!恨学校!恨老师!我居然只有三段,王鹏宇居然六段!六段哪,是我的两倍。平时,压根儿就在我脚底下的朱文晓,居然,居然比我高了一段!更让我蒙羞的是,六(1)班居然还有好几个是9段的,他们的字,天哪,要是我评,都不如我呢!老师一定是瞎子!瞎子!瞎子!”我给这类“简评”打的都是三个五角星。
必须说明,这里所说的“真”,是儿童世界里的“真”,教师在评价“真”时需要有儿童的心态和眼光。
当然,遇到以下情形,教师批阅时,最好顺手写上一两句话:
第一种情形,学生在“简评”中倾诉了成长中的困惑、迷惘和情绪,教师要顺手在旁边写上几句对话。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话,每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次这样的对话,对增进师生情感、增进学生对“简评”的情感,大有好处。比如有位学生在“简评”里写某件事让他很生气,我写“您老人家当心,别气坏了身子”,一旁画个三毛像,学生看着乐了。
一般地,涉及到语文老师的“简评”,要尽可能地回复,形成惯例,学生会期盼着老师快点发还“简评”,一拿到本子,马上迫不及待地翻阅,看有无老师的话,这就是对作文的一份情感。
第二种情形,有些学生就事记事,不能从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。
如一学生写“路上看到河里有一头死肥猪”,我的留言是:“河里竟有死猪,多恶心,多污染河水啊!”再如一个学生写:“今天张老师教我们解方程。这个我很早就会了,后来张老师让我们做课堂作业,我第一个写完,正好下课,第二个是闻贡源,第三个是王剑鑫。我们三个就在外面玩,其他人在教室里做。”我的留言是:“学习赶在前面,感觉就是爽!”这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考的深度。
第三种情形,“不知哪个没品德没素质没文化没礼貌没头脑没神经没细胞的家伙,竟然在我下课玩的时候,把我的书包、文具盒扔得满天飞,我来到座位上,听到他们在向我说:‘小主人我被人欺负了。’‘小主人我的腿断了。呜呜呜……’这时我看了一眼同桌,她正看着我。我说:‘要是被我发现了,他死定了。’我又瞟了一眼同桌,她正用惊恐的眼光看着我。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的。”我留言道:“查出来了,就能写一篇文章喽!”这是给同学指明了一条进一步掌握材料的路。
教师批阅“每日简评”,是“借”给学生一双发现写作素材的眼,因此批阅“每日简评”时,教师也要有这么一双慧眼,去发现学生关注的东西,去发现学生熟悉的世界,去帮助学生发现并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写作库。这个“借”,是一根拐杖。它的终极意义是让学生在拐杖的帮助下,学会自己行走,最终扔掉拐杖。但是,起初不仅需要这根拐杖,还需要教师经常将选材好的“简评”,读给学生听,使学生逐渐明白,这些事就是写作的好素材,原来身边是有那么多值得关注的事的。
到六年级下学期,教师可以不给“每日简评”打五角星,让四人小组相互阅读,以伙伴感兴趣的程度,打上星级,甚至小组批阅也取消,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和判断,并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负责。
我不赞同让整班学生写日记。写日记需要强大的意志支撑,即便成人,也很少能够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,即使学生能坚持写,一位扎根一线的语文教师,恐怕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日记里的心声。学生用心写出来的文字,没有老师的关注和抚慰,时间一久,就会失去写的兴趣,坚持的意志也会土崩瓦解。如果日记不用心记,一旦沦为上交给老师的作业,它的价值和功能也就丧失掉了。
“每日简评”,既让学生每天“拳不离手、曲不离口”地动动笔,积累写作素材,不即不离地有一种“写作的状态”,也考虑到了师生双方的承受能力。写三五句话,学生不会反感,话多的时候,多写几句,那是超额完成任务,表扬。批阅“每日简评”,三五句话,眼一扫,完成了,教师承受得起。
写“每日简评”,不在怎么写,重在写什么,即发现了什么素材。这就提高了学生的选择素材的能力,解决了一个意识问题。学生写日记,又是想材料,又是想怎么写,手忙脚乱,反倒什么也没学到手。当学生的选择素材的能力得到发展,发现素材不再是难点,这个时候,再将有能力的学生、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,转入到日记或半日记的写作状态,也不算迟。
寻找一群有教育情怀、敢于实践、具有创新精神并善于学习的教师,关注他们的经历,他们的课堂,他们的反思,他们的阅读与生活。 在此,我们特别邀请您自荐或推荐您心目中的“星教师”,分享给中外教育同仁以及广大的学生、家长,让我们共同为当下的、未来的教育做点什么!
长按二维码,点击“关注”
来稿邮箱:3207153742@qq.com
咨询电话:023-67515741
回复以下关键词,查看对应内容:
新课程 | 班主任 | 学前教育 | 语文 | 数学 | 英语 | 信息技术 | 音乐 | 生物 | 思品 | 物理 | 心理 | 历史 | 地理 | 化学
点击左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官方网站见证更多精彩!